第264章通辽机场开展年度首次安保测试工作
這裡要提出的是一個非常現實問題,就是雖然這些動作都非常有效益,但是大多數的中老年人(甚至多數成年人)都未必做得出來。
根據《路透社》統計,全球確診數已超過1610萬人。圖為巴西總統波索納洛(Jair Bolsonaro)|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新聞來源: 拉美武漢肺炎確診數超越美加 成全球最嚴重疫區(中央社) Norway to restrict travel from Spain, opens more to Sweden(路透社) Latin America leads world in coronavirus cases, Reuters count shows(路透社) 拉美新冠確診數超越美加。
巴西總統波索納洛(Jair Bolsonaro),過去疫情處理方式和發言頗引爭議。全球疫情第2慘重國家是巴西,累計確診數約240萬例,其中約有8萬7000人不治。根據《中央社》,巴西新聞雜誌《觀察週刊》(Veja)今公布最新民調,波索納洛能在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穩穩領先,面對不同對手可獲得27.5%至30.7%的得票率。西班牙是歐洲地區疫情最嚴峻的國家之一,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(Johns Hopkins CSSE)今日資料,西班牙迄今逾27萬人染疫,超過2萬8000人死亡。他曾說武漢肺炎只是「小流感」,認為居家限令傷經濟,反對實施封鎖措施,疫情期間也不中斷地與支持者會面。
其他兩項近期公布民調,也顯示波索納洛支持率升高。法國則是呼籲公民不要前往加泰隆尼亞旅遊,比利時建議不要前往西班牙韋斯卡(Huesca)、列伊達(Lleida)等地旅遊。並從中根據自己的閱讀、經歷所得來的體會,修補出新穎的關係。
《過於喧囂的孤獨》是捷克的作家——赫拉巴爾(Bohumil Hrabal),在1976年完稿的作品。試著從這些被社會拋棄的事物裡,重新找到一點人生的慰藉。然而由於當時政府禁書制度的問題,這本小說直到1989年才正式出版,並造成不小的轟動。」 這點剛開始看覺得沒什麼,想說也許只是主角或作者謙虛的說詞罷了。
孤獨在書中,反而比較像是一個外在化的狀態,其中所包覆的核心才是赫拉巴爾在書中隱藏的真正主題:一種稠密的思想,一種稠密到無法表達的痛苦。這一方面是因為作品中觸及到的政治議題,另一方面則是其充滿詩意、優美又博學的語言讓人們感到印象深刻。
在書中他甚至說了:這是一種對策。但看久之後,卻驚覺或許背後的意涵沒那麼簡單。詢問在除了實用目的、消費價值外,一個物品是否還存在別的可能價值,值得人們去發現、研究。進而對書名產生更深刻的記憶。
Photo Credit: Shutterstock / 達志影像 透過這種修補或召喚,漢嘉想藉此讓自己破碎的人生變成圓滿,甚至他也想成為那樣的一個「包」。小說的主角,是一個在垃圾場工作三十五年的老打包工——漢嘉。不過他所說的「對策」不全然是像那些所謂的現代主義藝術家,是為了反抗一種物質文明的消費價值,而更多的是想從這種「撿拾」、「拼貼」、「修補」中,從生活的悲苦裡找回一點自己和世界的連結。「過於喧囂的孤獨」探討不是一般我們所謂的「孤獨」。
當意識到所有的美好、真實的東西都有可能在轉瞬間被毀滅時,自身才會更加珍惜、熱愛甚至真正認識到思想、藝術的價值,並用盡心力把思想的價值深深烙印在自己的頭腦,而不淪為單純的消費和娛樂。」(引自張旭東《幻想的秩序》)進而在這種實踐中,提供了一個機會去反思日漸高張、喧囂無比的物質消費文明。
馬上就要被運走使我感到可惜,真希望我有多一點時間欣賞這些畫面…… 從這裡來看,漢嘉有點像是一個收藏家,甚至,是一個修補匠的角色。負責將被送到這裡的書本、紙張用一台壓力機壓扁,打包成一包包的廢紙塊。
儘管這工作看似無聊、乏味,甚至髒亂,但漢嘉卻甘之如飴。某種角度來說,書中漢嘉工作時髒亂、充滿耗子的地下室,就是地下出版、在黑暗中寫作的隱喻。即便沒有讀完,或是無法完全看懂,也對「過於喧囂的孤獨」產生各種細膩、難以言喻的情感,在很多人心中,算得上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了。我從來並不孤獨,我只是獨自一人而已,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…… 在垃圾場的地下室裡,漢嘉碾碎不少記載思想、歷史、藝術的書籍,不過他工作地非常慢,因為他總是會先把被他認為有價值意義的書細細地看完,之後才放入壓力機碾碎。因為只有在無意識的狀態中,我們可以更快地融入小說的閱讀,忘記自己是誰,成為書中的人物,並重新想像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有一回製作張清芳演唱會時,郭子坐在觀眾席看彩排,心裡盤算這一秒燈光出現,下一秒鐘歌手走到定點,他突然發現:「其實我一直都站對地方,可是看錯視角。
他從高中就愛上打網球,30、40歲也常跟年輕人拚球。郭子的父親今(2020)年88歲,母親82歲,五年前父親意外跌倒,前陣子又跌了一次,好像一下子就老了10歲。
我付出一切,結果成績都有限。現在每天下午4點,郭子絕對會排除萬難,站到瑜珈墊上,因為他很享受做瑜珈,全神貫注在動作上,心無旁鶩,全無雜念,「那個當下心裡好乾淨」是一種沒有在想事情的快樂。
」 規劃老後 毅然搬家讓生活正向改變 年紀增長後,他也意識到父母老去的速度飛快。談創作,也做不到李宗盛。
回首過往的掙扎,郭子慶幸的是,「當我碰到牆壁時,我沒有往後退,而是撐下去,趕快去找還有哪個路口可以走。拿起主持棒,也無法成為吳宗憲。原本,安土重遷的郭爸郭媽也千百個不願意,甚至搬到台中的第一天晚上,郭爸爸竟然悲從中來大哭,自苦七老八十了還要離開生活一輩子的台北。可是我比媽媽開心100倍,因為了解到,現在的我願意為衝出來的話道歉。
一直轉換角色的他,從今日趨勢來看,可說是斜槓先驅。」至於銷量好不好、有沒有被別人看到,不是自己可決定,也學會不再為此難過煩惱。
前陣子,他以本名「郭蘅祈」,出了一本文字攝影集《佛花》。年輕時很難理解父母,但50歲後,看見日益蒼老的雙親,心也變得更加柔軟,曾經說不出口的道歉,也不再有面子問題。
有天他發現家附近有間瑜珈教室,心想不如試試。疼惜身體轉練瑜珈 心裡變得好乾淨 不只內心變得柔軟,就連身體,郭子也不再逞強。
原來自己是屬於舞台的,但不是站在前面給人家看,而是能在幕後幫別人成就一些事。文:陳怡如|攝影:影巷26號|內文圖片提供:《佛花》時報出版 編按:音樂人郭子是走得很前面的斜槓族,歌手、作曲人、主持人、演唱會導演集於一身,近幾年還多了瑜珈老師、作家與攝影角色,甚至還帶高齡父母搬家至台中,為何他勇於改變?郭子說,過去不斷轉換是不得不、也是尋找自己的過程,中年後的轉換,則是期待人生還有哪些事會發生。上第一堂課時,沒想到才一個高弓箭步,全身竟一直發抖,「身體好像不是我的。做廣播主持人時,即使在最熱門的晚上六到七點時段創下高收聽率,但仍舊被換角。
」 在台中,郭子和爸媽住家不在同一處,有點距離美,但又方便照顧。他笑笑說:「50歲後人生像有一個鐘在眼前倒數,責任全都在自己。
瑜珈的緩慢,讓他現在做任何事都多了兩秒的沉澱。照顧、與父母相處的日常,郭子和大部分的兒女一樣,有時候忍不住會想頂嘴、對抗。
」直到2002年擔任劉若英演唱會導演,他那融合多方領域的才華得以發揮,甚至在後來的10年內密集做了上百場演唱會。「做歌手,做不到蕭敬騰。
友情链接: